失眠有如惡夢!藥物正確吃,不怕副作用

2019/1/17
A- A+

睡眠技師 劉憶蓉

2017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顯示,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.3%,大約10位民眾就有1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,相較2006年的盛行率11.5%,變化幅度不大。整體而言,台灣民眾十年來的睡眠長度、睡眠滿意度等,都較10年前稍微增加。
Insomnia pills

醫生會依失眠患者狀況給予不同藥物,大致區分為四種類型:
1. Benzodiazepine(BZD)
藥物作用抗焦慮、助眠、肌肉鬆弛、抗痙攣,而對於睡眠影響為誘發睡眠、延長睡眠時間及減少覺醒次數使睡眠結構N2↑、N1↓、N3↓、REM↓,若停止用藥,睡眠腦波在數週後恢復用藥前狀態。

2. Non-Benzodiazepine (non-BZD)
常見藥物如Zolpidem、Zopiclone,較不易產生耐藥性,停藥也不會有戒斷反跳情形,但對心肺及肝功能障礙須謹慎使用。

3.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(TCA)
三環類抗鬱劑(Tricycle Antidepressants, TCAs), 3級胺的TCA比2級胺的TCA較易引起鎮靜作用,某些低劑量的抗憂鬱藥物會使人產生睡意,因此也是緩解失眠症狀的藥物,例如Doxepin。通常服用後第一晚上睡眠結構REM↓且REM期延長,這種抑制REM作用,會在兩週內減輕現象,但無法回到正常值。在副作用方面,以含有 Doxepin 成分的藥物來說,它可能造成噁心、嘔吐、頭暈、疲倦、口乾舌燥、視力模糊等症狀。如果長期服用此類藥物,驟然停藥也可能產生噁心、頭痛、行動不便等戒斷作用。

4.褪黑素受體致效劑 (Melatonin Receptor Agonist, MT Agonist)
褪黑激素是由松果體分泌的內生性荷爾蒙,具有帶來睡意的效果,松果體由神經路徑下視丘視交叉上核(suprachiasmatic nucleus)連接到視網膜,視交叉上核是體內睡眠清醒週期的生理時鐘,松果體只在晚上分泌或是相對黑暗時分泌褪黑激素。如果服用含褪黑激素的藥物,就可舒緩失眠症狀,不易造成早晨嗜睡副作用,其成癮性也較低。即便如此,仍舊有少數患者會感到頭痛、嗜睡、口乾舌燥等副作用。

正確用藥其實是非常有利於治療失眠,雖然使用安眠藥能快速改善失眠症狀,恢復原本的生活,但是用藥時一定要遵循醫囑,若有不能忍受的副作用,立即回診與醫師討論,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。正確用藥後能在改善睡眠問題,更能順利地執行減藥計劃,達到不用藥物也可以一夜好眠的目標。

參考資料: 睡眠疾患手冊/葉世彬

喜歡這則文章嗎?立即分享